智能
客服
首页 / 动态 / 最新活动 / 正文

专题展览 1中国生物志库濒危物种主题图片展

发布时间:2023年10月21日 16:39 浏览次数:


 

  

主办单位 : 广东图书馆学会

科学出版社


协办单位 : 深圳晟屹科技有限公司

承办单位 : 广东开放大学图书馆

 

展出地点 : 中山校区教学楼BC栋一楼大厅 展出时间 : 即日起至10月31日

 

 

 

 

前言

 

人类进入了 一个崭新的地质纪元——人类世 (Anthropocene) , 而地球上的人口仍 呈指数增长 。在全球化 、信息化时代 , 人类的生态足迹日益扩大 ,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 耗、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 , 影响了地球生物圈的结构与功能 , 危及了 野生动植物的生存 , 造成了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 , 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

 

为了保障全民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 ,  向大众普及受威胁生物的科学知  , 科学出版社特在我馆举办此次  "保护物种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—— 中国生物志库濒 危物种主题图片展 "  。本展精选中国受威胁脊椎动物23种 , 公布了其中国濒危等级和世 界濒危等级  中国濒危等级来自于最新物种濒危评估成果—— 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  : 脊椎动物》   ; 世界濒危等级来自于 IUCN  ( International  union forconservation of Nature ,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 ) 针对世界范围内物种制定的濒危等级标准。

 

 

导览


灭绝 EX :   白鲜

野外灭绝 EW : 野马 ~ 大额牛 极危 CR :  白豚  扬子鳄

濒危 EN  : 伊型鼠免 ~ 大鸭

 

 

 

 

 

Extinct, EX : 一个生物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

 

 

 

滇螈

Hypselotriton wolterstorffi  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灭绝 EX IUCN(2019):灭绝EX

 

 

滇螈又名滇池 , 是我国特有的螈科动物 , 主要生活于云南昆明滇池的长有 水草的浅水区

20世纪60年代以前数量甚多 , 渔民经常在捕鱼时见到该螈 据云南大学何晓瑞 (1998)报道 , 估计1960 ~ 1964年间在滇池浅水区其种群密度每10f有1尾以上 , 每公  ( 1公顷 = 104mmi)水水域约有1000尾。

1969年以后 , 滇池浅水区围湖造田 筑堤排水 , 城市大量废水排入滇池 , 该螈的 生活环境和繁殖场所被大量侵占 , 水质受到严重污染 , 致使其种群数量逐年剧减  1984年以后 , 多次实地考察和访问当地渔民均未见到滇螈的踪迹。

因此 , 估计滇池内的滇螈已经绝迹了 , 其绝迹时间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  从该物种的绝灭 , 说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水质的污染对两栖动物的生存造成了严 重威胁。

 


 

白鲜

psephurus gladius IUCN(2022):灭绝 EX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极危 CR

 

 

 

中国特有种 , 为海、 淡水洄游的肉食性鱼类 , 但主要栖息于长江流域的中下层 ,  有时也进入沿江大型湖泊  四川民谚  " 千斤腊子 ,  万斤象 "  中的  "象"  即白鲟 ,  最大 个体可达7m ,   "淡水鱼之王"  的称号。 其性成熟迟 , 殖周期长 , 种群数量极其稀 少。

20 世纪80 ~ 90 年代长江干流筑坝阻隔了其生殖洄游通道 , 导致其种群数量剧  ; 坝下河段难见其踪迹。  2002年 , 保护专家曾尝试救治过一尾被误捕受伤的白鲟 ,  经过系列的救治 , 却未能成功 ; 2003年又遇到一尾雌性白鲟 , 经救治后为其安装了定 位发射器 , 欲寻找到白鲟的产卵地 , 就地实施保护 , 但追踪船触礁 , 最终丢失了白鲟 的踪迹。 自此人们再未见白鲟活体。

 


2022年7月IUCN正式宣布其灭绝。  鲟鱼都有着非常漫长的演化史 ,  曾与恐龙生活 在同时代 , 而世界现存27种鲟鱼中 , 23种已经处在濒危的状态下 , 濒临灭绝。

 

 

Extinct in the wild ,  EW :  个生物分类单元的个体仅生活在人工栽培和人工圈 养状态下

 

 

 

野马

Equus ferus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野外灭绝 EW IUCN(2017):濒危 EN

 

 

野马栖息于山地草原和荒漠 性机警 , 善奔跑 , 营游移生活。 原分布于中国新疆 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、  内蒙古交界的马鬃 一带。

由于生存环境本就严峻 , 加上人类的猎捕 , 20 世纪初 , 我国的野马在新疆灭绝。 20 世纪80 年代我国从国外重新引入了野马 , 分别在新疆 甘肃建立了野马圈养种 2001  , 27匹野马被放归到准噶尔盆地。  但是目前野放的野马在冬季仍需要人 工补饲 , 野外尚未形成可生存种群。

 

高鼻羚羊

saiga tatarica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野外灭绝 EW IUCN(2021):无危LD

IUCN(2018):极危CR

 

 


 

高鼻羚羊鼻骨高度发育并卷曲 ,  内布满毛、 腺体和黏液管 , 每个鼻孔中均有一特 殊具黏膜的囊 , 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润 , 以适应高原寒冷环境。 因鼻部特别隆大膨  ,  因而得名

19世纪曾分布于新疆伊犁、  哈密和准噶尔盆地。 由于羚羊角是为名贵药材 , 长期 遭到大量捕杀 , 20 世纪60 年代初 ,  高鼻羚羊在中国新疆北部灭绝。

80年代我国从国外重新引种 , 在甘肃建立了圈养种群。 中国重新引入的高鼻羚羊 种群经历了个缓慢增长的阶段 , 30多年的圈养过程中出现过几次种群崩溃   , 高鼻羚羊仍生活在甘肃武威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的圈养环境中 , 种群增长缓慢。

 

大额牛

Bos frontalis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野外灭绝 EW

 

 

 


 

critically Endangered, CR : 野外状态下  个生物分类单元灭绝概率很高

 

 

 

Lipotes vexilifer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极危 CR IUCN(2017):极危 CR

 

 


 

豚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。 多在有沙洲分布的江段发现 , 它们常在洲 头、洲尾的岔流汇合处活动 , 善潜水。

豚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由陆生动物进化而来 , 是世界上所有鲸类中数量最为 稀少的  20世纪80年代初 , 最常见的是2 ~ 6头组成的群 , 时形成约达16头的 聚群。后来仅能见到单独的一头 , 有时为4头组成的群。

长江曾经是白豚安详而舒适的家园 , 它们以捕食鲢草鱼等鱼类为生。  20世纪50年代开始 , 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建设的逐渐发展 , 长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 ,  息地逐步恶化江湖间洄游鱼类的通道被闸坝阻隔 , 围湖造田 , 江水污染及酷渔滥  , 使渔业资源急剧衰退 , 食物减少。 长江航运的迅速发展 , 增加了噪声污染、 水质 污染 , 同时使被螺旋桨击毙或误捕误杀的白豚数量上升。


1989年白豚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 , 先后在洪湖和天鹅洲建立了白 豚自然保护区 , 在铜陵建立了白豚养护场 即便如此 , 人们也已经很长时间未在 长江中发现它们了 ,  豚有可能已经灭绝。

 

长江江豚

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 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极危 CR   IUCN(2017)濒危 EN

 

 

长江江豚 , 原是窄脊江豚的一个亚种 , 2018年被独立成种 , 是我国的特有种 ,  要生活在长江及通江湖泊

其实江豚般是生活在海里的 , 只有长江江豚生活在淡水中 与其他鼠豚类  , 它们性情活波 , 会跃出水面玩耍 , 但在遇到船舶接近时会潜水逃避它们主要食 用小鱼和虾类 , 有时也会食用水生昆虫的幼虫。

但由于滥捕沿岸开发、 水源污染等因素 , 长江生态环境变化 , 长江鱼类资源下  , 又加上江豚会受到船只的误伤 , 其生存现状严  1984 ~ 1991  , 长江江豚的 种群数量约2,700  ; 2006 11 ~ 12   ,  其种群数量为1,200 ~ 1,400  ; 2012  , 数量约为1, 040头  2006 ~ 20122年长江江豚种群的下降速率为25%,年种群下 降速率高于4% , 长江江豚已处于极危状态。

 

中华鲟

Acipenser sinensis IUCN(2022):极危 CR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极危 CR

 

 


 

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周代 , 就有中华鲟的记载 , 当时人们成之为王鱼。 中华鲟 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 , 曾与恐龙生活在同时期 它们虽然属于硬骨鱼类群 ,  但却具有软骨鱼的一些特征 , 在鱼类演化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。

中华鲟是长江大型溯河洄游鱼类 , 最大个体可达600kg , 是民谚  " 千斤腊子 ,  斤象"  中的  "腊子"  生命周期长、  最长寿命可达40龄 ,  生长较快 ,  但性成熟迟 ,  群遭受破坏后难以恢复长江干流筑坝后 , 其产卵的洄游路线被阻隔 , 原有产卵场遭 到破坏 , 直接导致种群数量骤减。 如今 , 其唯的自然产卵场在宜昌江段。 近年来 ,  其繁殖群体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 , 且性别比例失调 据估计 , 过去的40年内其种群数 量下降了90% 以上 , 且未来仍将持续下降。   目前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已获成功 , 并开展 了人工增殖放流工作。

 

河狸

castor fiber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极危 CR IUCN(2021):无危LC

 

 


 

河狸在世界范围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欧洲 , 整体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 , 因此IUCN 级为无危LC.

我国是河狸的边缘分布区 , 仅分布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地区布尔根河、  大小清河 流域。 这些河狸实质上为河狸蒙新亚种(c.    birulaa) , 又名蒙新河狸。  由于毛皮和毛 囊的分泌物具有经济价值 , 它们曾遭到大量捕杀。 又加上其活动区面积由于受到人类 开发活动的影响而日益减少 , 即使经过20余年的保护 , 如今我国分布的河狸数量仍不 700  , 濒临灭绝。 因此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将其评定为极危CR

 

海南兔

Lepus hainanus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极危 CR IUCN(2016)濒危EN

 

 

 

 


 

中国特有种 , 是中国野兔中体型最小毛色最艳丽的 兔子般繁殖能力很  , 很少会濒临灭绝 , 但海南兔是兔形目动物中唯一的极危种 它们是独居动物 ,  要在夜间活动 , 以黄昏或黎明时活动最频繁。

20世纪50 ~ 60年代的海南岛的广大郊野 , 几乎随处可见。 肉可食 , 兔皮也有很 高的经济价值 , 海南兔曾经遭受过大量捕杀。  后来 ,  随着经济发展 ,  荒地开垦 , 海南 兔赖以生存的灌草丛栖息地被破坏 , 种群数量急剧下降 , 在多个地区甚至保护区内已 经消失。 2016年IUCN评估为濒危EN , 2021年的调查研究则将其濒危等级提高至了 极危CR

 

穿山甲

Manis pentadactyla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极危 CR IUCN(2019):极危CR

 

 


 

 

穿山甲 (也称中华穿山甲)曾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带的广布种 , 多在山麓地带草 丛中或丘陵杂灌丛中筑洞 , 以白蚁、蚂蚁、蜜蜂、胡蜂和其他昆虫幼虫为食物

1989 年以来 , 穿山甲虽然受到了法律的保护 , 但市场对穿山甲的巨大需求 ,  及其易捕捉易携带运输的特性 , 直接导致它们几乎被猎杀殆尽 , 估计穿山甲种群数 量至少减少了90% 加之穿山甲繁殖能力低 , 通常每年仅1胎1仔 ,  因此在未来相 当长的一段时间内 , 种群数量还会继续下降。

为进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 , 我国于2020年6月  , 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 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。

其实分布在我国的穿山甲有穿山甲  (Mani pentadActylA)  度穿山甲  (M. crassicaudata)和马来穿山甲 (MM.javanica)3种 ,  已全部为极危 (CR)  尽管在广东象 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穿山甲繁殖个体 , 但其分布区与种群极为有限。  《濒危 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 177次缔约方大会通过决议 , 20177年将所有穿山甲 列入该公约附录I , 禁止穿山甲的任何国际商业贸易活动。

 


 

扬子鳄

Alligator sinensis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极危 CR IUCN(2018):极危 CR

 

 

又被称作 ( tu )   ,  民间俗称  "土龙"    "猪婆龙"    ,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鳄 类。 据史料记载 , 从汉口到上海 , 长江南岸各地几乎都有过扬子鳄的踪迹 , 20世纪 50年代以来 , 由于城乡发展、 人口增殖 , 过量施用农药和化肥等因素 , 扬子鳄栖息生 境遭到大面积破坏 , 加以人们乱捕滥猎 , 造成其种群数量逐年剧减。  我国于1972年就 将其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 , IUCN将其评为极危 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繁殖研究中  , 通难过人工繁育和孵化 , 扩大其种群数量。

 


 

Endangered ,  EN  :  个生物分类单元 ,  虽未达到极危 ,  但在可预见的不久的将  , 其野生状态下灭绝的概率高

 

 

 

伊犁鼠兔

ochotona iliensis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濒危 EN IUCN(2019):濒危 EN

 

 


 


 

中国特有种 , 仅在新疆天山山脉有发现。 外形像兔子又像老鼠 , 额头和颈侧有3块 棕色斑点 ,  1983  , 由李维东发现 ,  1986年与马勇 一起将其命名为伊犁鼠兔。

栖息在海拔2,800 ~ 4, 100mm 的天山裸岩区 草食性 , 多以金莲花虎耳草 雪莲 等高山植物为食。

2000 年以来 , 伊犁鼠兔的栖息地减少至1983 年原本分布区面积的17. 05%  由于栖息地的丧失 , 10 年间伊犁鼠兔的种群数量减少了55% 以上 , 现种群成熟个 体数已少于2, 500   2022年8月  , 有志愿者在天山拍摄到了伊犁鼠兔 , 距离上次在 野外发现它们已过去了8年。

 

黄腹角维

Tragopan caboti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濒危 EN IUCN(2020):易危VU

 

 


 

我国特有种 , 发情时雄鸟会展示其翠蓝色及朱红色组成的艳丽肉裙与翠蓝色肉  , 平时收起 , 因腹部羽毛呈皮黄色 , 故名黄腹角雉维。

生长于我国东部亚热带山地森林内 , 非迫不得已不会起飞 , 主要以蕨类及植物的 茎、 叶、花、 果实和种子为食 ,  昆虫也偶有摄入。


影响种群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窝卵数小、  孵化率低 , 松鸦 青鼬 锦蛇等天敌在孵 化和育雏期对卵和雏鸟的破坏比例高达40%以上 ,  由于缺乏捕食者的控制 , 这些天敌 的数量呈上升趋势 , 加上栖息地遭到破坏 , 适宜巢址不足 , 使黄腹角雉濒危等级由易  ( IUCN2016 ) 提升至濒危 , 列入国家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。

80 年代中期开始 , 我国陆续建立起实验性的黄腹角维易地保护种群 , 并成功地 在浙江乌岩岭保护区实施了再补充 , 在湖南桃源洞保护区实施了再引入。

 

绿尾虹维

Lophophorus huysii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濒危 EN IUCN(2016):易危 VU

 

 

 


 

我国特有种 , 大型鸟类 , 雄鸟羽毛瑰丽 , 10种不同颜色的锦绣组成 , 雌鸟褐灰 色。栖息于高山草甸 灌丛和裸岩地带 , 尤其喜欢多陡崖和岩石的高山灌丛和灌丛草  而这些地方也是当地居民放牧和采药的主要场所 , 畜牧业的发展 , 导致其栖息地 受到的干扰越来越严重  由于它体型较大 ,  也常是偷猎的主要对象根据2008  ~  2012 年对宝兴县绿尾虹雉的野外调查发现 , 种群数量较20 世纪80 年代有大幅下 降。 IUCN ( 2016 ) 评级为易危 , 现已升级至濒危 , 列入国家 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 crTES 公约附录 I 物种  已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 ,  同时也设有人工繁殖饲养场进行 人工繁育试验及种群管理。

 

原仓鼠

cricetus cricetus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濒危 EN IUCN(2020):极危 CR

IUCN(2016):无危 LC

 


 

是我国仓鼠亚科中最大的种类。  栖息在森林草原荒漠草原以及农区的粮田  地、 果园等处。 尤喜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草原和植物丰盛的低洼地 , 常沿河岸分布。  植物为食 , 取食各种植物种子、 野果和植物的绿色部分。

原仓鼠分布于欧亚大陆 , 我国为该鼠分布区的最东缘 , 仅见于新疆北部。

2016年IUCN评估为无危LC , 然而农业生产的集约化 , 导致其栖息范围缩小 ,  群数量急剧下降 , 每年可能减少50% ( 相当于未来十年至少会下降99% )   目前生活 在法国的原仓鼠只剩下几百只。  原仓鼠在瑞士已经灭绝 ,  可能在格鲁吉亚也灭绝了  曾经有分布的卢森堡也未再发现过原仓鼠。  在我国四川省林业科学院刘少英研究员团 队近年曾3 次前往新疆采样 , 未能获得原仓鼠标本。

 

峨眉

vibrissaphora boringii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濒危 EN IUCN(2020):濒危 EN

 

 


 

我国特有种 , 雄蟾上唇缘每侧各有5 ~ 8枚角质刺 , 雌蟾在相应部位有数目相同的 米色小点。 生活在海拔600 ~  1,700mm 植被繁茂的山溪附近。 繁殖季节前后 ,  它们多 栖息于山坡 田坎、 石下或草堆下 , 有时钻入玉米地内 ,  因此当地群众称该蟾为  "干 气蟆"   , 偶尔在夏季大雨前后出来活动 繁殖季节时 , 经常发现雄蟾在卵群附近。   跃力不强 , 般以四肢进行缓慢爬行 , 一经发现 , 极易捕捉。 由于分布地区狭窄 ,  数量本就很少 , 又加上旅游开发水电建设等因素 , 导致栖息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 破坏 , 种群数量持续减少 , 过去10年种群观察数量下降超过70% , 濒临灭绝。 目前其 栖息地已有多个自然保护区覆盖。

 

灰孔雀维

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濒危 EN IUCN  ( 2016 )   : 无危 LC

 

 


 

雄鸟背 两翅及尾等均具金属绿蓝带紫色的眼状斑 , 像孔雀羽毛上的孔雀斑   ,  因而得名灰孔雀雉维 。栖息于季雨林和常绿季雨林 , 常单独或成对活动 , 行踪隐  , 主要以昆虫、 蠕虫为食 , 也会摄入植物的种子果实 分布于我国云南西南部 ,  喜马拉山东段至中南半岛。

几十年来 , 人们对橡胶、 茶叶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木材的开发利用 ,  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被砍伐 , 严重破坏了其栖息地的生态环境 , 导致其分布区 逐步减少和退缩。 非法捕猎和农药中毒也导致灰孔雀雉在许多分布地点的数量都出现 了下降 , 甚至局域性灭绝。

虽然全球范围的灰孔雀雉并没有灭绝风险 ( IUCN2016 : 无危 )   , 但我国云南的 灰孔雀雉的数量估计已经不足1000只 ,  因此被提升为濒危EN  已被列入国家 I 级重 点保护野生动物和CITES 公约附录工 

 

otis tarda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濒危 EN IUCN(2016):易危VU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藏羚

pantholops hodgsonii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近危 NT IUCN(2016 )   : 近危 NT

IUCN  ( 2008 )   : 濒危 EN

 

 


 

 

 

栖息在海拔4, o00mm 的青藏高原腹地的藏羚是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代表性哺乳动  , 是哺乳动物适应青藏高原高寒低氧环境的特有代表。

20世纪末 , 由于严重的盗猎 , 藏羚数量仅余6  ~ 77万只。 20世纪末以来 , 我国 政府在藏羚分布区先后建立了数个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 , 形成了中国面积最大 的自然保护区群。 藏羚分布区各县也组建了森林公安派出所 , 加强了藏羚的保护和执 法力度 , 有效地遏制了盗猎藏羚活动 , 加强了藏羚生境的保护

目前 , 青藏高原的藏羚数量已经回升到20 万余只。 其濒危等级已降为近危 (NT) 等级 , 并从受威胁物种名单中剔除。

 

大熊猫

Ailuropoda melanoleucus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易危VU IUCN(2016):易危 VU

IUCN(2008):濒危 EN

 


 

 

我国采取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大熊猫的保护 ,   "全国第四次 大熊猫调查"  发现 , 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比第三次大熊猫调查增长16 . 8% , 达到1,864  , 2019 年全球人工圈养繁殖的大熊猫已经超过600  鉴于大熊猫种群的恢复 ,  2015 年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中 , 大熊猫的濒危等级降为  "易危 (VU) "  

 

麋鹿

Elaphurus davidianus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极危 CR

IUCN(2008):野外灭绝 EW IUCN(1996):极危 CR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普氏原羚

procapra przewalskii

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2021):濒危 EN IUCN(2008):濒危 EN

IUCN(2003):极危 CR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守护

拯救濒危生物 , 就是拯救我们人类自己。  希望更多的公众 ,  能够提 高生物保护意识 , 减少对濒危物种的人为影响 ,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 , 为共建  "地球生命共同体"  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 

 

 

上一条:【通讯】图书馆开展“跟着馆员,一起深度体验图书馆”活动
下一条:热闹是他们的,而书里什么都有